天泉叫声网 tqhzx.com

小蝗莺在中国有吗?小蝗莺一般都在什么地方有

本文已帮助了4人

有的,在中国是有小蝗莺的。小蝗莺是莺科蝗莺属的鸟类,小蝗莺一般都是在中国的南方北方都有的,位于深山树林和国外的农村和田园里的。小蝗莺的鸟音十分清脆的,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,形容小蝗莺的鸟叫声音一般是嘎嘎、啭啭、叽喳、啾啾、啁啾的。所以很多人喜欢小蝗莺的鸟叫声的。

  关于小蝗莺的鸟叫声,天泉鸟声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,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《小蝗莺》即可在线试听。

  小蝗莺英文名:Rusty-rumped Warbler

  纲目科属:雀形目 / Passeriformes莺科 / Sylviidae蝗莺属 / Locustella Certhiola

小蝗莺

  描述:中等体型(15厘米)而具褐色纵纹的莺。

  眼纹皮黄,尾棕色而端白。

  上体褐色而具灰色及黑色纵纹;两翼及尾红褐,尾具近黑色的次端斑;下体近白,胸及两胁皮黄。

  幼鸟沾黄,胸上具三角形的黑色点斑。

  亚种 centralasiae色最淡;rubescens的色最深;指名亚种的上背及次级飞羽多黑色纵纹。

  虹膜-褐色;嘴-上嘴褐色,下嘴偏黄;脚-淡粉色。

  叫声:拖长的沙哑颤音chir-chirrrr;也有示警时的尖细tik tik tik声。

  分布范围:繁殖于亚洲北部及中部;冬季至中国、东南亚、巴拉望岛、苏拉威西岛及大巽他群岛。

  分布状况:不常见的夏季繁殖鸟及过境鸟。

  亚种centralasiae繁殖于新疆西部及北部、青海、甘肃北部、内蒙古西部,越冬于中国南方。

  minor繁殖于中国东北,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省份。

  rubescens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,指名亚种偶见于河北。

  习性:栖于芦苇地、沼泽、稻田、近水的草丛和蕨丛以及林边地带。

  隐匿于浓密的植被下,即使被惊起,飞行仅几米远就又扎入覆盖中。

世界原产地:孟加拉国、文莱达鲁萨兰国、中国、印度、印尼、哈萨克斯坦、韩国,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、吉尔吉斯斯坦、马来西亚、蒙古、缅甸、尼泊尔、俄罗斯联邦(中亚区,东亚区)、新加坡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越南。

   游荡:阿富汗、比利时、柬埔寨、埃及、法国、德国、爱尔兰、以色列、日本、拉脱维亚、荷兰、挪威、波兰。

   中国新疆(塔里木盆地西部及天山、东部哈密)、甘肃(西北部)、宁夏(永宁)、青海(东北部门源、柴达木盆地)、内蒙古(西部阿拉善盟、中部鄂尔多斯、东北部呼伦贝尔盟、赤峰、呼和浩特)、黑龙江(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)、吉林(长春、四平、辽源、延边)(繁殖鸟)、辽宁(丹东、大连)、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(青岛、威海、维县)、江苏(沙卫山)、浙江(西北部、杭州及长江下游)、福建(福州、邵武)、广东、广西(旅鸟)。

  小蝗莺雌雄鸟羽色相似。

  上体呈橙褐色,白头顶至背部具显著的黑褐色纵纹,腰部色泽略淡;前额橄榄褐色;眼先、耳羽棕褐色;贯眼纹暗褐色,眉纹淡棕色;颈项部边缘灰白色;飞羽和翅上覆羽黑褐色,覆羽外缘淡灰褐色,第2枚飞羽外翈缘泛白;尾羽暗棕褐色,近端较黑,先端缀灰白色端斑甚显著,但两枚中央尾羽无近端黑斑,且端白而呈纯棕褐色;尾羽表面具隐约显现的暗色横纹。

  下体的喉、颏、腹近白色,胸部淡棕褐色,有的胸部具黑褐色斑点;两胁及尾下覆羽橄榄褐色至淡黄褐色,后者先端泛白。

  亚成鸟:上体呈橄榄褐色较鲜淡,斑纹边缘较模糊,微沾棕色羽缘。

  下体皮黄色,颈和胸带显著的黑褐色纵纹,喉中央纯白;两腋橄榄黄褐色,也带暗褐色纵纹;尾羽端部白斑较暗淡,表面暗色横纹较不显。

  上喙较成鸟突出,退化飞羽略长于初级覆羽。

  虹膜暗褐色;嘴暗褐色,下嘴基黄褐色;脚暗褐色。

  西北亚种上体橙褐色极淡;两胁及尾下覆羽棕白色。

  上体皮黄褐色极淡;头顶斑纹很少,褐色,边缘较灰;臀部和尾上覆羽带斑纹,羽毛中央为褐色,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深褐色,边缘较浅。

  下体淡皮黄色,喉部略沾斑点,翅下覆羽白色,尾下覆羽棕黄褐色。

   北方亚种与东北亚种非常相似,但体色较深。

  上体呈深橙甚显著,头顶和背部纵纹较为不明显,羽缘呈橄榄棕褐色;腰部棕褐色。

  下体羽色亦较暗,两胁及尾下覆羽呈橄榄褐色;颏、喉、腹部近乎全白。

  次级飞羽边缘特别的白。

  相比东北亚种上体橙褐色较淡,较少褐色而多黄色,纵纹较多;两胁及尾下覆羽亦较淡些。

  指名亚种与东北亚种相比,背上纵纹界限不明显,宽度不及3毫米。

   大小量度:体重♂13-20克,♀12-21克;体长♂140-160毫米,♀140-156毫米;嘴峰♂11-15毫米,♀12-15毫米;翅♂59-72毫米,♀61-69毫米;尾♂47-55毫米,♀45-55毫米;跗蹠♂21-23毫米,♀19-22毫米。

  部分夏候鸟,部分冬候鸟和旅鸟。

  春季在5月初至5月中旬开始迁来中国北方繁殖地,9-10月南迁。

  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。

  性怯懦、活动很隐蔽,善于藏匿,平时总是躲避在芦苇、灌丛或高草丛中,很少飞行,除繁殖季节外,亦很少鸣叫,偶尔发类似"ji-ji"叫声。

  常偷偷摸摸、躲躲闪闪地潜行在茂密的草、灌丛的地面上觅食,一般难以发现。

   但在繁殖季节,雄鸟常站在芦苇、灌木、高草的顶端鸣叫,并不时地飞入空中边飞边叫,然后再滑翔而降,如此不断重复,几乎整天叫声不停,晚上有时也发出鸣叫。

  叫声为拖长的沙哑颤音"chir-chirr";也有示警时的尖细"tik tik tik"声。

   主要食物以各种昆虫及其幼虫为主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。

分享鸟声
点击右上角图标
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
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