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泉叫声网 tqhzx.com

大山雀在中国有吗?大山雀一般都在什么地方有

本文已帮助了132人

有的,在中国是有大山雀的。大山雀是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,大山雀一般都是在中国的南方北方都有的,位于深山树林和国外的农村和田园里的。大山雀的鸟音十分清脆的,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,形容大山雀的鸟叫声音一般是嘎嘎、啭啭、叽喳、啾啾、啁啾的。所以很多人喜欢大山雀的鸟叫声的。

  关于大山雀的鸟叫声,天泉鸟声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,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《大山雀》即可在线试听。

  大山雀英文名:Great Tit

  纲目科属:雀形目 / Passeriformes山雀科 / Paridae山雀属 / Parus Major

大山雀

  描述:体大(14厘米)而结实的黑、灰及白色山雀。

  头及喉辉黑,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;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,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。

  雄鸟胸带较宽,幼鸟胸带减为胸兜。

  6个亚种略有差别,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。

  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,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。

  叫声:极喜鸣叫。

  联络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-che-che变奏。

  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-weet或chee-chee-choo。

  分布范围:古北界、印度、中国、日本、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。

  分布状况:6亚种分为3组,常见于开阔林地及林园:major组–kapustini于中国极东

  北及西北;minor组–minor于华中、华东、华北及东北,tibetanus于青藏高原,subtibetanus

  于西南及西藏东南部,comixtus于华南、东南及台湾;cinereus组–hainanus于海南岛。

  习性:常光顾红树林、林园及开阔林。

  性活跃,多技能,时在树顶时在地面。

  成对或成小群。

  俗名:白脸山雀 白面公(琼山、文昌、琼海) 白面只 灰山雀 山子子黑 子伯 子子黑

世界分布于阿富汗、阿尔巴尼亚、阿尔及利亚、安道尔、亚美尼亚、奥地利、阿塞拜疆、孟加拉国、白俄罗斯、比利时、不丹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、保加利亚、柬埔寨、中国、克罗地亚、塞浦路斯、捷克共和国、丹麦、埃及、爱沙尼亚、芬兰、法国、格鲁吉亚、德国、直布罗陀、希腊、香港、匈牙利、印度尼西亚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、伊拉克、爱尔兰、以色列、意大利、日本、约旦、哈萨克斯坦、韩国、朝鲜、吉尔吉斯斯坦、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、拉脱维亚、黎巴嫩、列支敦士登、立陶宛、卢森堡、马其顿、马来西亚、摩尔多瓦、蒙古、黑山、摩洛哥、缅甸、尼泊尔、荷兰、挪威、波兰、葡萄牙、罗马尼亚、塞尔维亚、斯洛伐克、斯洛文尼亚、西班牙、瑞典、瑞士、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、塔吉克斯坦、泰国、突尼斯、土耳其、土库曼斯坦、乌克兰、英国、乌兹别克斯坦、越南。

  旅鸟:冰岛、马耳他。

  中国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山东 、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、河北、山西、青海、甘肃、新疆北部、西藏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长江流域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香港和海南岛,留鸟,冬季偶见于台湾。

  大山雀雄鸟前额、眼先、头顶、枕和后颈上部辉蓝黑色,眼以下整个脸颊、耳羽和颈侧白色,呈一近似三角形的白斑。

  后颈上部黑色沿白斑向左右颈侧延伸,形成一条黑带,与颏、喉和前胸之黑色相连。

  上背和两肩黄绿色,在上背黄绿色和后颈的黑色之间有一细窄的白色横带;下背至尾上覆羽蓝灰色,中央一对尾羽亦为蓝灰色,羽干黑色,其余尾羽内翈黑褐色,外翈蓝灰色,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,仅内翈具宽阔的黑褐色羽缘,次一对外侧尾羽末端具白色楔形斑。

  翅上覆羽黑褐色,外翈具蓝灰色羽缘,大覆羽具宽阔的灰白色羽端,形成一显著的灰白色翅带。

  飞羽黑褐色,羽缘蓝灰色,初级飞羽除最外侧两枚外,其余外翈部具灰白色羽缘;次级飞羽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,但羽端仅微缀以灰白色;三级飞羽外翈具较宽的灰白色羽缘。

  颏、喉和前胸辉蓝黑色,其余下体白色,中部有一宽阔的黑色纵带,前端与前胸黑色相连,往后延伸至尾下覆羽,有时在尾覆羽下还扩大成三角形;腋羽白色。

   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,但体色稍较暗淡,缺少光泽,腹部黑色纵纹较细。

  幼鸟羽色和成鸟相似,但黑色部分较浅淡而且沾褐色,缺少光泽,喉部黑斑较小,腹无黑色纵纹或黑色纵纹不明显,灰色和白色部分沾黄绿色。

 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,嘴黑褐色或黑色,脚暗褐色或紫褐色。

   大小量度:体重♂11.8-15.5克,♀13-17克;体长♂120-148毫米,♀116-153毫米;嘴峰♂9-11毫米,♀8-11 毫米;翅♂64-73毫米,♀61-72毫米;尾♂57-74毫米,♀57-68毫米;跗蹠♂16-23毫米,♀16-20毫米(华北亚种)。

  迁徙大山雀在中国各地均为留鸟,部分秋冬季在小范围内游荡。

   习性性较活泼而大胆,不甚畏人。

  行动敏捷,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,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,边飞边叫,略呈波浪状飞行,波峰不高,平时飞行缓慢,飞行距离亦短,但在受惊后飞行也很快。

 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,秋冬季节多成3-5只或10余只的小群,有时亦见单独活动的。

  除频繁地在枝间跳跃觅食外,它们也能悬垂在枝叶下面觅食,偶尔也飞到空中和下到地上捕捉昆虫。

  繁殖期鸣声尖锐多变,为连续的双声节或多音节声音,其声似‘吇嘿、吇嘿、吇嘿、吇吇嘿、吇吇黑黑’或‘黑吇、黑吇、黑吇、黑’,尤其在春季繁殖初期鸣声更为急促多变。

   食性主要以金花虫、金龟子、毒蛾幼虫、刺蛾幼虫、尺蠖蛾幼虫、库蚊、花蝇、蚂蚁、蜂、松毛虫、浮尘子、蝽象、瓢虫、螽斯等鳞翅目、双翅目、鞘翅目、半翅目、直翅目、同翅目、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此外也吃少量蜘蛛、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、花等植物性食物。

分享鸟声
点击右上角图标
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
知道了